昭通学院
分类:高校风采 | 收藏:0 | 评论:0
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。现自有专任教师512人,外聘教师128人,折合专任教师64人,专任教师总数576人,生师比21.55:1。教师队伍中,高级职称214人,占39.12%;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02人,占73.49%;双师型116人,占22.66%。学校有全国会计名家(培养工程)1人,教育部工商管理(会计类)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财政部会计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,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人,云岭教学名师1人,省级教学名师5人,乌蒙工匠1人。

播放

内容简介

昭通学院是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、在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,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、云南省教育厅主管。

学校所在地昭通市地处云、贵、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,是红色革命老区、深度贫困地区,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通道。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设的师范传习所,历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昭通学院等办学阶段。百年办学历程铸就了学校“艰苦奋斗、严谨治学、崇尚实践、追求卓越”的办学精神,形成了“大学无疆大人有容”的校训和“崇德、敬业、务实、创新”的校风。

42年来,学校坚持在贫困地区办大学,艰苦创业,为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专门人才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升本以来,学校贯彻“根植乌蒙、魂在应用,情系教育、功在千秋,圆贫困山区万千学子成才梦”的办学宗旨,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,以促进学生成长、成才、成人为己任,坚守教育兴昭情怀,积极探索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质量提升为核心,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心”的应用型高校办学道路。

办学条件   学校不断加强基础建设,教学条件持续改善。现自有土地面积820.07亩,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16866m2;教学、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26.54万元;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8.05万册,电子图书154.12万册,数据库19个。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,省级示范实践实训基地1个,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1个。

师资队伍  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。现自有专任教师512人,外聘教师128人,折合专任教师64人,专任教师总数576人,生师比21.55:1。教师队伍中,高级职称214人,占39.12%;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02人,占73.49%;双师型116人,占22.66%。学校有全国会计名家(培养工程)1人,教育部工商管理(会计类)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财政部会计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,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人,云岭教学名师1人,省级教学名师5人,乌蒙工匠1人。

人才培养   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,深化应用型理论研究,促进办学理念、办学思路、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转变。升本以来,为地方输送了五届本科毕业生,共6223人。2017-2019年年终就业率均在93%以上,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一等奖3次。《麦可思2018-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》数据显示:我校毕业生服务领域与本校办学特色相契合,毕业生专业培养达成效果较好。我校2018届、2019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85%、79%,均明显高于全国新建本科2018届、2019届平均水平(分别为68%、69%)。我校学生在第三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铜奖;在第18届亚运会上取得男子山地越野赛自行车项目第一名;2019年在“高教社杯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,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获木球比赛三等奖;2020年在“中青杯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。近三学年,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共计169项。

科学研究   学校重视科学研究,科研服务能力不断增强。升本以来,获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计27项,其他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项目126项。获国家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40余件。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建设项目总经费3308万元。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,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。

社会服务   学校落实教育兴昭战略,立足社会需求,发挥自身优势,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一是升本以来,组织3600余名学生顶岗支教,缓解昭通市基础教育师资紧缺的压力。二是彝良“9·07”和鲁甸“8·03”地震后,师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,积极参加灾后心理帮扶、教育恢复和志愿服务。三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,助力脱贫攻坚。学校派出704名学生参与昭通市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;开展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,累计示范450亩次,指导和辐射带动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5000亩以上;开展天麻仿野生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,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0余场,培训贫困人口和技术人员2000余人,指导规范化种植3000余亩,增产达10%以上;开展以食用菌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研究及服务,累计推广食用菌种植近500亩,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3000余吨,培训农户400余人次,为广大山区农户提供了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,助力精准扶贫。

社会声誉   学校先后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“军民共建先进单位”,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,全国总工会授予的“模范职工之家”,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的“文明单位”“文明校园”,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的“岗位学雷锋标兵”,昭通市政府授予的“征兵先进单位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教师爱岗敬业、学生崇德向善的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社、中国文明网、中央电视台、光明日报、中国青年报、文汇报、学习强国、澎湃新闻、搜狐网、云南网、昭通日报、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。

升本八年来,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锐意进取,明晰了办学思路、明确了办学定位,初步建立了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改善了办学条件,提升了办学水平。目前,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基本规范,教学改革逐步推进,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、服务地方能力强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!


相关视频
版权声明

校园梦网是基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的公益性的互联网视频服务网站,致力于分享学术视频资源,丰富校园生活。本网站所有视频已经授权使用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

未经许可请勿下载、传播本站视频,如有发现,校园梦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