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不同于 IPv4的思路来做 IPv6
分类:教育信息化 | 收藏:0 | 评论:0
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、CERNET专家委员会成员、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专访

播放

内容简介

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掀开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页,它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与开拓者。2019年恰逢 CERNET建设25周年,《中国教育网络》总编陈志文专访了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、CERNET专家委员会成员、清华大学李星教授。本视频节选自该专访,经授权播出。

 

1983年到1991年期间,李星老师在美国留学,由于研究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编程和仿真工作,自此开始接触计算机,并逐渐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。当时学校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的一位教授承担了ARPNET项目,可以联网,于是李老师就跑到了这位教授的办公室敲门,自报家门要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互联网账号,从此开启了与互联网的缘分之旅。

 

当时的互联网除了收发电子邮件,还有很多资源可以下载,后来各种各样的电子杂志也大量出现,但由于当时的中文操作系统还比较差,看中文非常不方便。于是李老师就在闲暇时间用C语言编写了一个在苹果操作系统下可以看中文杂志的软件“MacHanzi”,并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acintosh 免费软件的网站上供免费下载。没想到“MacHanzi”大受欢迎,不仅进了Mac免费软件的 Top 50,还使‘李星’这个名字在中文的互联网界小有名气。

 

1991年李老师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工作,国内没有网络,感觉很不习惯,于是李老师就到处呼吁,搞得校领导和电子系的领导们以为他是搞互联网的。随后,因为各种机缘巧合,清华大学参与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(CERNET)时,李老师就参加了 Team,就这样“票友下海”进入了互联网界,并且一路走到今天。李老师回忆刚开始的日子,那时也很艰苦。不懂路由和地址,就通过思科的培训材料逐步学习,一点一点看,然后再实践再琢磨,一步一步搞定。李老师是一个兴趣主义者,他喜欢编程,也有编程的实力。在校园网建设初期,除了做大量的配置工作,他还自己编写网管程序。

 

说起编程,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。有一次,有个学生看到李老师在编程,就说:“李老师您这么大岁数还亲自写程序,这应该我们年轻人来做。”,结果把李老师吓了一跳。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特点不同,但人的一生之中,总要有个阶段是在做很实的事情。编程的意义在于,通过编程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对所学事物的理解,还可以马上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。所以,李老师现在还在编程,他也常常教导学生通过编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。

 

现在大家用手机就可以很方便地上网,但是在互联网刚刚普及的时候,如果你想使用互联网,还要亲自到公安局去注册,要是私装一个“猫”(MODEM,调制解调器)还会被罚款。你想知道这种状况是如何扭转过来的吗?教育网是如何正式合法化的?教育网的哪些贡献使得中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话语权?以及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等等,看过之后你就会有了答案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基地 CERPARK制作与推广 IPv6原创视频课程,汇集行业优质视频学习资源,助力 IPv6技术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。

 

课程官网:创课天地 www.ctrunk.cn


相关视频
版权声明

校园梦网是基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的公益性的互联网视频服务网站,致力于分享学术视频资源,丰富校园生活。本网站所有视频已经授权使用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

未经许可请勿下载、传播本站视频,如有发现,校园梦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